我们来了解下制冷系统调试的7个要点,包含: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检验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及过冷温度、校验自动保护元件的调定值等。这些温度参数直接影响了制冷机的性能(如制冷量及功率消耗等),因而必须对其进行调整,使之稳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一、调整蒸发温度
1.根据冷间温度来确定蒸发温度
对于冷藏设备来说,冷间温度是指食品的冷藏温度;对于空调设备来说,冷间温度是指房间温度。制冷装置运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用户所需求的冷间温度。
正常情况下,冷间温度主要由蒸发温度来控制。蒸发温度(制冷剂的沸点)直接影响着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如载冷剂、冷媒水和空气),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又决定着冷间的温度。
从传热学角度考虑,蒸发温度与冷间温度的差值越大,传热效果越好。但是,若温差过大,则意味着蒸发温度过低。从制冷原理得知,在冷凝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温度越低,制冷剂的流量和单位制冷量就越小,制冷系数也就越低。因此,蒸发温度的调整过程,就是选择一个合理传热温差的过程。
2.调整蒸发温度主要靠蒸发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在保证最大制冷量的前提下,蒸发压力的调整一般通过调整膨胀阀的开启度来实现。膨胀阀的开启度越小,则制冷剂的循环量就越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就相对减少,使制冷剂的沸腾量小于压缩机的吸气量,蒸发器内的压力就会降低。反之,膨胀阀的开启度越大,则蒸发压力越高。
在调试过程中,通常近似地把压缩机的吸气压力看作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压力,与此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即为蒸发温度。把蒸发温度和冷间温度的差值与上述合理温差进行比较,可得知蒸发压力的调整是否合适。
例如:在墙排管式冷藏库中,当R22压缩机,从饱和热理性质表可查出R22当前吸气压力对应的蒸发温度约- 25℃,在直接冷却系统中,通常要求蒸发温度比冷间温度低5~10℃,那么在-25℃蒸发温度下,能满足冷间温度保持- 15~20℃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关于蒸发压力的调整对于有能量调节装置的压缩机,可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输气量来调整蒸发压力。当改变压缩机的输气量时,例如使压缩机从4缸运行变为2缸运行,压缩机的吸气量减少一半,则蒸发压力必将提高。有多台蒸发器并联工作时,改变蒸发器的工作台数,也可达到调整蒸发压力的目的。例如当工作台数减少时,实质上是减少了蒸发面积,可使蒸发压力下降。但这两种调节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制冷量,而不是冷间温度。 二、确定合理的冷凝温度 冷凝温度是指冷凝器内制冷剂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凝结时的饱和温度,冷凝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这是因为,冷凝温度与冷却介质之间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从传热学角度考虑,这个温差越大,放热量就越大,而放热量越大,气态制冷剂的液化量就越多,制冷剂的循环量就越大。由此看出,冷凝温度不能过低。 但是,冷凝温度也不能过高。从制冷原理中得知:冷凝温度过高,则制冷量下降,功率消耗增加。因此,冷凝温度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应针对冷却介质的具体温度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三、检验吸气温度 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转,防止湿蒸汽进入气缸内产生“液击”现象,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不能过低,应使吸气温度高于蒸发温度一定值,具有一个合理的吸气过热度(压缩机吸气温度与蒸发器末端蒸发温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没有热交换器的氟利昂制冷装置,过热度为5℃左右。 四、检验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与吸气温度、压缩比、制冷剂绝热指数等因素有关。由于压缩机的排气是处于过热状态,所以排气温度比冷凝温度高得多。 吸气温度越高、压缩比越大、制冷剂的绝热指数越高,则排气温度就越高。排气温度过高会引起冷冻机油温度升高,降低粘度,影响润滑效果,易造成运转部件的磨损,甚至出现结炭,使阀片关闭不严,直接影响到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下降。 五、检验过冷温度 为防止在膨胀阀之前的液管中产生闪发气体,应让节流之前的液体具有一定的过冷度。从压烩图上可以看出,过冷度越大,制冷剂的实际循环量就越大,制冷量就越高。 【免责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