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冷库能效国标实施,为行业节能按下 “加速键”
在冷链行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冷库作为关键一环,其能耗问题备受瞩目。传统冷库能耗高,既增加运营成本,又不利于节能减排。2024 年发布、2025 年 2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冷库(箱)和压缩冷凝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4015 - 2024),为冷库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装配式冷库(箱)、土建式冷库和电机驱动的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但不适用于非电动机 - 压缩机驱动的制冷系统,以及冷藏集装箱等运输用冷藏设备和部分特殊组装的冷凝机组。这一清晰的界定,让标准在适用范围内更具针对性,避免了 “一刀切” 的弊端,确保相关规定能精准落地。比如,对于常见的商业食品冷库和工业用冷库,就有了明确的能效规范依据,而不会与运输途中的冷藏设备混淆标准。 在冷库和压缩冷凝机组的能效等级设定上,标准的分级制度是一大亮点。冷库依据能效指数分为 1、2、3 级,1 级能效最高,实测能效指数不大于 30%;3 级作为限定值,能效指数不大于 100% 。容积式压缩冷凝机组同样分三级,1 级最优,3 级为限定值。这一划分方式,让采购方在选择冷库设备时一目了然。高等级能效设备虽然前期采购成本可能较高,但长期使用下来,能大幅降低电费支出。对供应商而言,也有了明确的研发和生产方向,促使他们淘汰低能效产品,推动整个行业向节能方向大步迈进。以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为例,若使用 1 级能效冷库,每年可节省可观的电费,这对企业长期运营成本的控制意义重大。 标准对标注允许偏差的严格要求,为保障冷库及压缩冷凝机组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冷库的能效指数实测值不能大于额定值的 105%,耗电量实测值不能大于标注额定值的 110%;容积式压缩冷凝机组的性能系数实测值不小于标注值的 95%,输入功率实测值不大于标注值的 110%。这些规定确保了设备实际运行表现与制造商宣称的性能相符,避免了因虚标能效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消费者在采购设备时,能够依据这些标准判断产品是否达标,有效保障了自身权益。 不同类型冷库的试验方法在标准中也有详细规定。对于能在实验室或恒定环境下测试的冷库,采用相应的室内或现场测试法;无法在实验室测试或处于非恒定环境(如室外)的冷库,则采用库外环境温度测试法。新建冷库在满足条件时需进行空库测试,对测试温度也有严格要求。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 按 GB/T21363 规定测试。这种科学的测试方法,使得不同冷库的能效测试结果都能准确反映其实际能效水平,为冷库的设计优化、运行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采购人和供应商都应积极关注并严格遵循这些标准,采购方选择高能效设备,供应商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共同推动冷库行业朝着绿色、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中枢环节,在我国发展迅猛。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冷库库容量约63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过去五年,我国冷库库容量持续以年均7%以上速度保持增长,增量居世界第1。随着冷库容量的迅速增加,冷库的能源消耗也在迅速增加。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新制定冷库等制冷产品能效标准,淘汰20%-30%低效制冷产品。GB 44015-2024 《冷库(箱)和压缩冷凝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GB 44015-2024 《冷库(箱)和压缩冷凝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经于2025年2月1日开始实施。 附件: GB 44015-2024 冷库(箱)和压缩冷凝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END? 冷库能效新规引领未来
? 明确适用范围,精准规范行业领域
? 划分能效等级,推动行业节能升级
? 严格偏差要求,保障设备性能稳定
? 规范试验方法,确保测试科学可靠
? 新版冷库能效国标的实施,是冷库行业节能降耗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