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角度出发,库址应处于周围集中居住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如此一来,在夏季主导风向吹拂下,冷库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味、噪音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同时,库址周围的卫生条件也不容忽视,必须远离有害气体、灰沙、烟雾、粉尘及其他污染源,保证库内货物不受污染,确保存储货物的品质安全。
交通便利性同样是关键因素。选择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能极大地提高货物的周转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像靠近铁路货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段,都是十分理想的选址。此外,可靠的水源、电源以及良好的排水条件也是必备要素。稳定的水源用于冷库设备的冷却、融霜等环节;电源则是冷库制冷系统、照明系统等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而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出融霜水、冷凝水等,维持冷库内部干燥环境,防止积水腐蚀设备和地面。地势较高且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可避免因积水导致的库内货物受损风险,同时保证冷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大、中型冷库和制冷系统,出于环保和能效的双重考虑,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包括氟利昂)在冷库内直接蒸发制冷并不适宜。尤其是 GWP(全球变暖潜能值)较高的氟利昂,如 R22、R507 等,它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大,在大中型制冷系统中不推荐直接蒸发应用。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和采用更环保、能效更高的制冷剂替代方案,像一些新型的混合制冷剂或天然制冷剂,它们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合理布置制冷系统,对减少冷量损失、提高能效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合理设计蒸发器、冷凝器的位置和连接管道走向,使制冷剂在系统内流动顺畅,减少阻力损失;优化制冷系统的控制逻辑,根据冷库内温度、湿度等参数实时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设备频繁启停,从而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电气系统的设计要以安全、可靠和节能为原则。合理规划电线电缆的铺设路径,避免出现线路交叉、过载等情况;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配备完善的漏电保护、过载保护装置,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节能方面,可以采用节能型照明灯具、智能控制系统等,根据冷库内的实际光照需求自动调节亮度,降低能耗。
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也不容小觑。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水量供应冷库设备的运行需求;另一方面,及时有效地排出融霜水、冷凝水等,防止积水对冷库地面、设备造成损坏,维持冷库内部良好的卫生条件。例如,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安装排水地漏和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采暖通风系统在冷库运行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冬季时,通过采暖设备维持库内一定的温度,防止库内设备和管道因低温冻裂;夏季则利用通风系统排出库内热量,降低库内温度,保证冷库设备正常运行。地面防冻措施同样关键,采用电加热、热盐水循环等方式,防止冷库地面结冰,避免影响货物搬运和人员行走安全。
此外,在有人员可能接触到制冷剂的场合,必须选用安全的制冷剂,并为操作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制冷剂管道和阀门等附件要选用符合标准规范的产品,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部件,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冷库内还应安装完善的监测和报警系统,实时监测冷库内的温度、湿度、制冷剂浓度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通知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